台灣人口高齡化,65歲以上的人越來越多,長照問題受到重視,台灣長照醫學會舉辦首次長照醫學認證考試,有上百位醫師到場參加,其實一般照護跟長照是有差別的,像是刷牙技巧、穴位按摩等等,都是要注意的重點。
單手從後面環繞,輕輕抵住下巴,另一隻手拿牙刷仔細刷,牙醫師說長輩吞嚥功能差植牙過程,如果仰頭刷就會增加嗆到的機率。長照眉角多,按摩拍背甚至到刷牙,照顧長輩比想像中更多細節,牙醫師就點出不同處,另一方面,從中醫角度出發,國內老化人口超過1活動假牙4%,每七人就有一人是老化人口,有需要專業長照服務的比率從106年17%,到今年上半年已大增為25%,顯示專業長照醫學服務的需求增加了。
對年長者來說,缺牙是影響健康的大事,但植牙失敗案例時常聽到,也會讓許多年長者對植牙感到緊張。其實全口台北植牙重建重點就在事情規畫是否完善,醫師用心看的見,專業醫師能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口腔、牙齒、齒槽骨的狀態,用心客製化規劃全口重建治療,醫師的醫術、醫德、經驗,加上對於數位科技的掌握度,對於提高全口植牙成功率十分關鍵。多年臨床經驗更讓我知道,年長者全口植牙要能成功,除了醫師的技術和經驗,還需要耐心溝通,老人家有了安心感,更願意配合醫師治療,成功率大幅提升,在術後更需要年長者和醫師一起合作,注意術後照顧和日常清潔,提高植牙的壽命和耐用,咬合如同真牙重生般自然舒服,愉悅享受全口植牙成功的舒適生活!
台灣長照醫學會就舉辦首次認證考試,有150位醫師參加,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,專業人員的培訓刻不容緩,也盼望人工植牙藉由認證考試,未來長輩們能受到更好的照顧。
植牙前醫師會依據口腔檢查、X光檢查、骨頭條件以及手術方式來擬定完整植牙治療計劃。等待人工牙根與牙床顎骨緊密結合的時間,需視個人骨質狀況而定。正常情況下需3∼6個月(上顎4∼6個月,下顎3∼5個月),才能做第二階段的工作,並裝上固定假牙。若有做補骨(Bone Grafting)治療,則進入第二階段前的時間會延長。若需配戴臨時活動假牙,為避免與植入人工牙根發生碰撞摩擦,需在兩星期後才適合開始製作臨時活動假牙。人工植牙一般僅需局部麻醉,與一般拔牙之麻醉方式相同,不需全身麻醉。術後感覺腫脹是正常反應,只需按時回診與服藥,恢復情況會相當良好。所有醫療皆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沒有風險及失敗,不過人工植牙使用於人體已超過四十年歷史,已是成熟之生化科技新寵。由專業醫師於無菌手術區進行手術,對手術環境及過程的嚴謹要求,就是手術成功的必要條件。